东风-5C全时戒备意味什么

来源:金羊网 时间:2025-09-06 05:55 阅读

九三阅兵后,#军迷变军盲#的话题词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

就拿东风导弹来说,2019年的国庆阅兵上,东风-41核导弹方队首次亮相。当时对东风-41的评价是,“最先进最具有威慑力的大国长剑”。

这几年,军迷们一直在等东风-51的消息。结果,九三阅兵上,51“放假了”,来的是61。

要知道,参阅的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出来的。“现役主战”意味着这些装备都通过了部队实战化训练和演习的检验,这里边不包括刚研发出来或者还没量产的装备。

阅兵式上那么多新装备,到底意味着什么?谭主第一时间和军事专家聊了聊,看一看这次阅兵背后的门道。

突破一:「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很多人都提到,一场阅兵式,好多术语都听不懂,就记住了这八个字——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这是“东风-5C”接受检阅的介绍词。

我们都知道,赤道周长约40000公里,也就是说,射程要达到20000公里以上,才是正儿八经的“覆盖全球”。

但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说,并不是这样。“覆盖全球”指的是能够打击到地球上绝大多数具有战略价值的目标区域。从洲际导弹的角度来讲,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大多集中在北半球,因此,一般来说,射程在12000公里以上,就会被称为“具备全球打击能力”。

今年6月的时候,媒体公开报道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12000公里。也就是说,“东风-5”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其改进型“东风-5A”“东风-5B”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

但2019年阅兵时,“东风-5B”接受检阅,我们并没有强调它的“全球属性”。

军事专家兰顺正告诉谭主,这次特地提“全球”,意味着参数的变化。

这不单单是性能上的突破。

兰顺正表示,如果射程足够远,飞行路线“走些弯路”也没什么,这就意味着,有不同的弹道方向可供选择。“东风-5C”的飞行路线可以避开反导系统的重点防御区。换句话说,一些国家过去在特定路线上的反导部署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其实,关于“东风-5C”的介绍中,更重要的一个描述是——全时戒备,有效威慑。

这表明了我们的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已经拥有全时段不间断的长期值班能力。这对于我们的战略威慑能力而言,是质的飞跃。

突破二:「“忠诚僚机”从概念到实战」

阅兵结束后,#这几个无人机出来军事博主都沉默了#话题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这其中,一个概念也被军迷们反复提起——“忠诚僚机”(Loyal Wingman)。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军提出,它指的是具备高度自主作战能力的无人战机。

“忠诚僚机”可以当长机的“眼睛”,它可以一直开着雷达“大摇大摆”地探测,而长机完全可以保持静默。

除此之外,“忠诚僚机”本身也可以携带弹药,是长机的武器库。

随着军事作战需求的发展和演变,其作战样式也不拘一格,可由一架长机带着多架不同功能僚机协同作战,战术配合更多样。

2016年,美军就在探讨“忠诚僚机”计划,但受限于技术、成本等各种问题,这套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运用到实战中。

而中国空军用一次亮相,展现出了自己的进展。

“忠诚僚机”,给谁当“僚机”呢?答案,就在这次阅兵式中另一款同样备受瞩目的战斗机身上——歼-20S。

歼-20S具有串列双座座舱,据分析,增加的后座飞行员可以指挥无人机群,从而实现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

兰顺正表示,“忠诚僚机”听从有人机的指挥,随时为有人机提供帮助,这极大丰富了空中作战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在空战这一领域,已经迈向了新的时代。

事实上,从空中无人机作战方队到整个无人作战体系,这些概念提出来其实并没有几年时间,中国就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

这些动作背后展现出的能力,更加可贵。

突破三:「航母战斗力的跃升」

这次阅兵,航母无法参阅,但这并不意味着,阅兵和航母没关系。

阅兵中,歼-15DH、歼-15DT、歼-35和歼-15T四型战机组成舰载机梯队,接受检阅。

DHT三个字母,“D”是电子战,“H”是“滑跃型”,“T”是“弹射型”。

我国三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都是滑跃起飞,福建舰是电磁弹射起飞。而“T”,既可以上福建舰,也可以上辽宁舰和山东舰。

这几款战机的基本款歼-15,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据歼-15总设计师孙聪讲,当时,大家对于舰载机懂得不是很多,觉得就是在飞机上加个尾钩就好。

因此,歼-15更像是一次尝试,它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升级空间。

航母的一大作战任务,就是在局部海域夺取制空权,因此,相较于基础款,改进型都更加强调其“进攻”的属性。

借助电磁弹射,歼-15T能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载弹量增加,其火力打击能力大大增强。

歼-15DH安装了专用电子战吊舱,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可以为机群出击提供伴随干扰或远距离电子攻击。

除了歼-15系列,在阅兵中出现的空警-600预警机,也会上舰。空警-600支持弹射起飞,这也意味着,它适合福建舰。

固定翼预警机能够为航母战斗群提供更长的预警时间,大大提高拦截效率。

这些机型在阅兵式的出现,都意味着航母作战能力会实现新的突破。

突破四:「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再升级」

和2019年阅兵不同,这次的核导弹群并没有按照型号来划分方队,而是直接以“第一方队”“第二方队”接受检阅。

其中,核导弹第一方队包括: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

||“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

||“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

||“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

这是我国首次集中展示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这次亮相,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它补足了我们之前在空基上的短板。

“三位一体”中,陆基和海基的战略威慑,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发射出去撤回不了。

而空基,正好是对陆基和海基的补充。首先,空基更为灵活,飞机直接升空,对其打击难度就加大。而对于威慑效力来说,飞机起飞与到达指定地点,这中间是有时间间隔的,这个时间段,就是威慑“具象化”的体现——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你要不要抓紧改改主意。

在这之前,由于远程战略轰炸机性能的原因,我们在空基上是有短板的——轰-6的作战半径还不够远、本身突防能力也不够强,这也是大家为什么那么期待轰-20的原因。

但现在,“惊雷”的出现补上了这块短板。飞机的作战半径+加油机+“惊雷”,这个距离,足以让威慑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此,“三位一体”才圆满。

二是,海基生存能力的极大提升。2019年阅兵,“巨浪-2”出场,是叫“潜射远程弹道导弹”,而“巨浪-3”,是叫“潜射洲际导弹”。

“远程”变“洲际”,意味着“巨浪-3”的射程至少在8000公里以上。射程的增加带来一个好处——我们的核潜艇不需要前出太多距离,就可以对目标产生战略威慑作用,这也增强了我们核潜艇的生存能力。

震慑能力的增强,才符合解说词里提到的那句:

(它们)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

在阅兵中,有这样一句话:

80年后的今天,世界变乱交织,丛林法则抬头、战火硝烟频仍,人类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世界的目光投向东方,投向和平发展的中国!

我们用这场阅兵告诉了世界,我们有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编辑:康琦悦

来源:玉渊谭天

网友看法

1、网友笨嘴老王说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